寒风凛冽,天刚蒙蒙亮,李浩民已经装满一车鸡蛋准备送往县城。自从鸡场的鸡开始产蛋,李浩民便一心扑在鸡场,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操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路,半夜起床都是常态。自担任长武县彭公镇南峪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李浩民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事事为村着想,件件落实到位,带领村“两委”班子,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投身到为民服务工作当中。如今的南峪村,放眼望去,房屋整洁靓丽、道路通达四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日益壮大、环境优美、邻里和睦……谈起南峪村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
抓组织建设,建强村级“主阵地”。村子要发展,支部要建强。南峪村现有党员51人,村“两委”成员9人。李浩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0年来,以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建强战斗堡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积极筹措资金,建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升软硬件设施水平,优化党组织阵地功能,方便党员、群众议事办事、学习娱乐。在日常工作中,他坚持下组入户开展理论和政策宣传,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开展果树、小麦等种植技能培训,不断培育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通过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服务家乡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鼓励群众跟随创业,抱团发展,增收致富。
抓为民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为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李浩民认真聆听群众诉求,积极办好为民实事,任职以来,新建村址广场一处,完成路面硬化20余公里,修建水渠1700余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00余盏,实施淤地坝建设、自来水管网改造、煤矿引水上塬、天然气入户等工程,村内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开展各类送温暖活动,时刻关注关心村里“鳏寡孤独”等特殊人群,依托传统节日,带领志愿者上门服务,为他们送去慰问品的同时帮助打扫卫生、理发、陪聊天等,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本着“百姓的事百姓说了算”的宗旨,李浩民每天都会抽时间去村里转一转,在跟大家拉家常的过程中询问了解群众生活状况,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提起李支书大家总是赞不绝口,面对村民的称赞,李浩民坦然地说:“我在农村土生土长,又是一个共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让群众满意。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的工作最大的认可。”
抓产业发展,探索振兴“新路径”。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李浩民毅然选择了发展养鸡产业。李浩民说:“当时我也有很多顾虑,怕鸡的产蛋低、销路少、成本大、养殖难……更害怕养不好,自己畏难情绪比较多。”但是为了村子发展,他豁出去也要试一试。万事开头难,李浩民在养鸡的过程中经历了如何选场地、如何科学养鸡、如何打开销路等各种难题。
从鸡苗进棚的那天起,李浩民再也没有睡过一个整觉。由于雏鸡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担心养殖场内温度不均衡,他便独自搬去养殖场住,每隔4个小时检测养殖场里面的温度,观察鸡苗的状态,按时添食添水。没想到这一住就是一年,鸡场的活根本干不完,李浩民说,现在的鸡长大了,蛋鸡已经开始产蛋,每天早晨5点就得起床喂鸡、收鸡蛋、起鸡粪,为了鸡蛋更健康,都采用纯玉米喂养,还得抽空收购玉米再打成饲料。除了这些,李浩民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将鸡蛋送往县城的各个商超,装车、送货、搬运都靠他一个人完成。他说,现在每天跑四五个饭店,还要给邻村的客户送,卖不完的就去各个社区卖散鸡蛋,一天下来,腿疼胳膊疼,但心里却很高兴。
目前,南峪村有肉鸡2500多只,蛋鸡3000多只,平均每天可产蛋2200多个,预计到1月中旬将达到产蛋高峰期,肉鸡也将在年底开棚售卖。肉鸡、蛋鸡养殖真正给南峪村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给李浩民带来更大的动力。从成为南峪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天起,李浩民始终坚持为村民办实事、行好事、解难事,用朴实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热爱与忠诚,扛起了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