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残联让残疾人幸福“可感可及”
发布于:2025-01-17 14:48   来源:陕西网汉中频道   作者:记者 山河

陕西网讯(记者  山河)西乡县残联持续推进残疾人民生实事,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多元化关爱服务体系,不折不扣落实惠残政策、实施康复救助、解决就业难题……去年以来,西乡县残联坚持民生导向,多点发力,倾心绘就残疾人民生“幸福答卷”。

民生兜底  增强残疾人生活信心

平缓坡道、便利扶手、折叠浴椅……随着一个个定制式、人性化的无障碍生活设施陆续进入西乡县残疾人家庭,打通了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米”。

家住峡口镇井坝村的肢体残疾人李春才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对实施的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非常满意。“一个坡道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没事时坐着轮椅兜兜风、晒晒太阳,真好。”李春才感慨道。

在西乡县,不少残疾人家庭和李春才家一样,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重新树立起了生活信心。去年以来,西乡县大力推进残疾人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白内障患者救助手术214例;对全县27名处于稳定期的精神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对104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上门照护服务;对9名残疾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实施资助;帮助15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对3家盲人按摩机构,8名残疾人进行就业创业扶持;实施残疾人阳光增收141户;为1356人困难残疾人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全县12315名有需求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落实“12+N”助残增收项目,培育助残增收基地5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方案》《西乡县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实施228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全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严格规范办证管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推进从“申请服务向主动服务、走进来办证向送服务上门、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的转变;开展文化助残活动13场;建设“融爱之家”10个;优化残疾人辅具服务,为964名残疾人适配轮椅、助听器、假肢等辅具1014件,全县11个辅具共享点免费租借150多人(次)。

精准康复  奋力托举梦想和希望

今年7岁的残疾儿童童童(化名)刚出生时,就被确诊为脑瘫。童童的奶奶也身患重病,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家里雪上加霜。县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联系了市中心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为童童提供免费康复训练,还为他们申请了康复训练救助补贴,缓解了家庭生活压力。“经过近三年的康复治疗,童童从第一次坐着轮椅被推进康复中心,到现在不仅可以独自站立,还可以平地独自行走。”童童的妈妈说,这来之不易的进步,为整个家庭带来了信心。

一直以来,县残联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列入民生实事项目,以此推动实施全覆盖、全周期、全社会的救助行动。按照《陕西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实现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有效衔接,充分保障特殊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在救助制度方面,实现了年龄、标准、户籍三方面突破,将救助年龄从0-6岁逐步扩展到7-9周岁特殊儿童,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和康复救助全覆盖。去年以来,已完成53名0-9周岁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赋能强技  开创就业创业新天地

近日,在助残增收基地,残疾人吴利明在工地上忙碌着。这是他在基地上班的第二个年头,如今月平均工资3100元。“虽然肢体残疾,但我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吴利明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最直接的途径。去年以来,县残联把残疾人就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先后组织开展残疾人技能提升工作,开展低准入门槛普及型培训、用人单位类别化培训以及契合就业市场需求的专项深度培训,实名制培训残疾人195人;帮扶农村残疾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就业313人;推进落实按比例就业年审,共审核8家企业安置残疾人21人;实施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帮扶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创业;举办残疾人就业专项招聘会3场,共有66名残疾人达成就业意向。

每一项政策,都浸润着沉甸甸的民生情怀;每一项措施,都见证着民生温度;每一项数据,都考量着残疾人群众的幸福程度。下一步,县残联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精神推动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突破,打造残疾人共享社会生活“新标杆”,为残疾人撑起更加幸福美好的一片天。

责任编辑: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