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铜锅,一根棒子,三种糖稀,一揉一吹一捏——

吹糖人:甜蜜的非遗传承
发布于:2025-01-24 10:37   来源:陕西日报   

1月15日,在铜川市印台区新春集会上,记者看到正在忙着吹糖人的冯毅升。他的摊位前围满了小朋友。架子上插着各式各样吹好的糖人,有葫芦、龙、蛇、马、老鼠等。

“可找到你了,孩子嚷嚷着要来买糖人。”一位领着孙女的老人说。

说话间,冯毅升用棒子从锅里捞出一块红色糖稀,反复滚动,揉、捏、吹、拉,两分钟后,一只栩栩如生的“糖人老鼠”制作完成了。围观的小朋友拍手叫绝。

吹糖人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要求手艺人具备高超的手工技巧,能对糖稀温度精准控制,并即兴创作出各种生动的造型,如动物、人物、花卉等。糖人形态逼真,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甜蜜味道,深受群众喜爱。2024年,冯氏糖艺被列入印台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冯毅升被确定为非遗传承人。

冯毅升说:“我家四代吹糖人,曾祖父是天津人,靠着这门手艺走街入巷,养家糊口。祖父20世纪40年代在河北安家,吹出来的糖人形象生动。父亲于20世纪60年代转业到铜川,继承了吹糖人的手艺。我是家族第四代传人。”

冯毅升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物质匮乏的时期,父亲吹出来的糖人温暖了他的童年。“每到逢年过节,父亲总会在家里给我吹糖人……”冯毅升说。

11岁时,冯毅升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吹糖人。晶莹剔透的糖人看似简单,但想要吹出名堂并不简单。

冯毅升介绍,吹糖人,第一步要将麦芽糖和蔗糖精心配比,熬制糖稀。这一步,控制火候很关键,软了不易成型,硬了吹不动。第二步是吹制造型。第三步是修整和上色。修整后,糖人看上去会更精致、生动。第四步是定型保鲜,自然冷却后要套上防尘袋,保证糖人干净又卫生。

“吹糖人的整个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控制温度。”冯毅升说,“夏天,糖化得比较快,拿到手上的温度高,容易烫手,也不易成型。冬天,糖稀从锅里取出来,可能一下子就凝固了,所以要反复滚动均匀降温。”

冯毅升回忆,刚学的时候,手常常被烫到脱皮,脱了长,长了脱。但因为热爱,他决定将这项“甜蜜”事业进行到底。

如今,作为冯氏糖艺非遗传承人,冯毅升总是忙着赶各种集会。“逢年过节我都在文化宫摆摊,春节期间还要去中华郡摆摊。”冯毅升对这项“甜蜜”事业干劲满满。

“摆摊吹糖人,不仅仅是一门小生意,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坚守和传承。”冯毅升笑着说,2025年,他的愿望是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并爱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 赵杨博 通讯员 郭艳婷)

责任编辑:寇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