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锦园社区——

“和合”家园的治理密码
发布于:2025-02-05 14:57   来源:陕西日报   

铜川市新区咸丰路街道锦园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讲解如何使用智能手环。

本报记者 赵杨博文/图

铜川市新区咸丰路街道锦园社区是铜川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社区,人口密度大、人员结构复杂、治理难度大。

“对社区来说,要让不同背景、不同诉求的居民在社区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就要做好资源整合、人力聚合、发展融合,实现事和解、人和睦、家和谐。”1月26日,锦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梦辰说,“社区列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三张清单’,探索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化共建、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共治’模式,激发了居民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单元14楼灯不亮,麻烦派人维修。”1月10日,有居民向网格员郭能样反映,自己居住的楼层公共区域灯不亮了。郭能样立即在工作微信群里把问题反馈给物业。半个小时后,物业工作人员修好灯,并在群里告知了郭能样。

锦园社区针对群众需求,实行网上接单、网格收单、社区派单、上门办理,做到1分钟接单、半小时到场、一般问题1小时解决、复杂问题半天内形成解决方案。2024年以来,共处理各类诉求232件。

王梦辰说:“为了凝聚合力更好服务居民,我们实施社区党组织与物业党组织‘互融’计划,推动5名物业骨干党员融入社区一、二级网格体系,并担任兼职委员,有效解决了物业管理纠纷多的治理难题。”

锦园社区还健全四级网格体系,在辖区划分1个总网格、4个大网格、13个小网格、74个微网格,搭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成立4个网格党支部、13个楼栋党小组,选配74名党员中心户,把党的领导延伸到基层治理末梢。

为了壮大网格化管理力量,社区组建由网格员、居民代表、物业管家、志愿者等参与的“红色服务队”,在网格党支部的带领下,常态化开展上门问需、释法明理、纾困解难等活动,实现群众问题快速解决、矛盾纠纷现场调处、风险隐患及时消除。

1月20日,锦园社区居民晁凤英打开房门,看到网格员郭花婷,就热情地迎上去。

郭花婷说:“阿姨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我们入户走访,就是看阿姨有啥需要帮忙的。”

锦园社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居民实行“红、黄、蓝”三色标记管理,“红色”为危重病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黄色”为空巢老人、低收入群体等生活困难人员,“蓝色”为一般居民,实现对各类人员精准服务。网格员日常走访排查,更新信息台账,重点标记特殊人员生活状况、困难需求和发现的矛盾隐患等信息。该社区的线上党群服务平台会提醒工作人员对困难群众、重点对象定期走访,及时开展送医送药、代购代办、关爱照料和心理疏导等服务。

在社区居民晁凤英家,记者看到有对身体异常状态进行报警的睡眠传感带、触手可及的紧急呼叫按键、智能手环、实时监控系统等多种智能感知设备。

锦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李文静说:“这些设备是社区开展居家智慧养老服务项目试点时免费发放的。每个设备都与社区的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连接。如有异常情况,社区网格员和家属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

晁凤英一个人居住,两个孩子在外工作。“孩子们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我的健康状况,在外面打拼也放心了。”晁凤英说。

锦园社区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延伸服务触角,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锦园社区全面梳理社会救助、矛盾调处等9类205项便民服务事项,推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小区)党群驿站”模式,打造“15分钟服务圈”,让群众所急所盼事项就近能办、少跑快办。锦园社区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成线上党群服务平台和“智慧锦园”微信平台,提供救助帮扶、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30多类服务事项,实现居民就业、健康医疗、生活缴费等服务“网上办”“就近办”。

近年来,锦园社区先后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和谐示范社区。“社区还在探索打造‘大树底下好商量’协商议事品牌,调动辖区资源开办商圈集市便民利民,开设街角驿站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努力回应群众多方面需求和关切,打造‘和合’家园。”王梦辰说。


责任编辑:寇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