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心动 行动 感动”闭环机制 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
发布于:2025-05-15 09:21   来源:陕西网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和群众的切身获得感,需在学习教育中构建“心动”铸魂——“行动”践知——“感动”共情的闭环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以“心动”铸魂,唤醒思想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真正触动心灵,才能激发持久的内生动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能浮于表面,要在灵魂上受触动。一方面,要创新学习形式,避免“填鸭式”灌输。可以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案”警示“身边人”;通过情景模拟、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感受“四风”之害。例如,某地组织干部参与“一顿饭的代价”沉浸式体验,让参与者直观体会“小节不守,大节难保”的道理,真正在思想上绷紧纪律之弦。另一方面,要注重情感共鸣,增强学习感染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可以通过讲述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的故事,如周恩来总理“三付餐费”的佳话,引导党员干部从情感上认同、在内心处共鸣,真正把作风建设要求转化为思想自觉。

以“行动”践知,破除执行梗阻。学习教育贵在知行合一,如果学归学、做归做,就容易陷入“两张皮”的困境。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务实行动,让纪律要求从纸面落到地面、从思想转化为脚步。作风建设一场持久战,必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一方面,可以细化标准,让执行有据可依。比如,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细化为“公务接待十不准”“调研督导三必须”等具体清单,让干部对照执行;还可以建立“微腐败”预警机制,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另一方面,要常态化监督,让落实形成习惯。比如,通过“四不两直”暗访机制,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对基层单位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进行突击检查;还可以实施“作风积分制”,将干部日常行为纳入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给予激励,对屡教不改的严肃问责。

以“感动”共情,彰显为民本色。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要让作风建设成果可感可及,真正赢得民心,就要把学习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脚点放在为民办实事上。干部作风转变了,群众难题解决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才是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注脚。比如,可以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建立“领导包抓——专班推进——群众验收”落实机制。还可以推行干部“民情日记”制度,通过走访群众,记录并解决实际问题。当干部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当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干部的“履职清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真正接了地气、有了温度。这种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的作风之变,正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

(供稿:王芳  陕西省府谷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孙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