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的十余年,在6月9日这天画上句号,对高考考生而言,终于可以暂时松口气,而对于不少商家而言,每年的这一天是消费旺季的竞跑点。相关行业商家早已开始布局抢滩学生“高考后经济”,不少酒店、餐厅纷纷推出“毕业宴/谢师宴”。
又到一年“谢师宴”旺季。餐桌上的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似乎成了表达对教师感激之情的标准范式。然而,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全省集中整治违规吃喝工作的当下,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感恩师长之情,是否必须通过宴饮来体现?谢师的意义,究竟是在于形式上的热闹,还是实质上的真诚?
西安市高新区某五星级酒店推出的谢师宴宣传海报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下谢师宴已然异化为一种“面子工程”——排场越来越大,标准越来越高,甚至陷入攀比怪圈。例如,西安高新区某五星级酒店今年推出升学宴/谢师宴标准为2688元/桌起,另外3桌以上才配得上免费提供拍照道具手牌。此外,据报道,某地一场谢师宴花费高达数万元,茅台、五粮液等高端酒水成为“标配”。这不仅给学生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也使原本纯粹的师生情谊沾染了世俗的功利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异化的谢师文化已引发诸多负面效应。一方面,豪华宴请可能触碰纪律红线,使教师处于尴尬境地;另一方面,经济条件不同的学生家庭可能因此产生心理落差,违背了教育公平的本意。更严重的是,当谢师沦为形式化的应酬,其精神内涵反而被掏空,真诚的感恩之情被浮华的表面仪式所替代。
事实上,表达对教师的感激有多种创新方式: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一本记录班级点滴的纪念册,一场由学生自编自导的谢师会,或是一段记录三年师生情的短视频……这些形式不仅避免了铺张浪费,更能体现学生的用心与创意。例如,某中学毕业生集体为老师种植“感恩树”,既环保又有纪念意义;另有班级学生手绘全班肖像漫画册赠予老师,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真正的师道尊严不应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价值认同理应来自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而非一顿饭局的规格档次。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追求、对老师教诲的身体力行,才是对教师最好的回报。
谢师的真谛不在于宴席的丰盛,而在于心意的真挚;不在于形式的隆重,而在于情感的纯粹。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大背景下,明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一种价值引领。我们期待一种更为清新、更有温度的谢师文化兴起。当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他们将老师的教诲化为人生前行的力量,这才是对师恩最好的报答。让我们告别浮华的谢师宴,回归感恩的本质,在简约中见真情,在创新中显心意,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