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驻村即将期满 兄弟俩选择继续留任
发布于:2025-06-13 09:37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冯战武 姚二曼

通讯员 冯战武 姚二曼

在渭南市华州区,有一对同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双胞胎兄弟。哥哥叶振川扎根杏林镇龙山村,弟弟叶振林驻守大明镇白泉村。

4年来,这对来自镇卫生院的兄弟发挥专业优势,为乡亲送医送药,解决就医方面的问题。他们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帮助村民修缮村道、招引产业项目,用实际行动温暖群众的心。今年,他们的第二轮驻村工作即将结束,兄弟俩作出了继续留任的决定。

6月6日,笔者见到叶振川时,他正在时通物流集散中心忙碌。

龙山村地处城区边缘,是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的交会地带。叶振川担任第一书记后,通过调研发现,这里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发展物流产业。于是,他向村两委提出发展物流产业的建议,与村干部不谋而合。随后,他们一起到西安、渭南等地招商引资。2023年11月,时通物流集散中心入驻龙山村。

“物流集散中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还提供了150个就业岗位。”叶振川说。

脱贫监测户井华强家是叶振川常去的地方。今年“五一”假期,72岁的井华强因肺炎病情加重住院。得知消息后,叶振川第二天就赶到医院探望。井华强出院后,叶振川又为他准备好常吃的药,并为他申请了高龄补贴。

驻村后,叶振川走遍了龙山村的角角落落,组织村民修缮村道、铺设排污管网,对接水改项目,完善天然气管网。

在叶振林驻守的白泉村,花椒种植面积不小。但花椒产量不大、质量不高,群众收益不理想。叶振林积极联系农技专家入村,为群众免费培训,促使花椒产业提质增效。他还发现村里的矿泉水销路不畅,便到渭南搞调研、铺网点、拓市场。经过一番努力,水厂产值同比增加23%,利润同比增加15%。如今,白泉村的桶装水已“走”出渭南,销往西安、咸阳等地。

知道村里老人看病不便,叶振林就把老人的病情和用药需求记在手机里。每次到城里办事,他就化身“采购员”,帮群众购买需要的药品。

“村上留守老人多,我和弟弟都学过医,就想着发挥专业特长,为老人多做点事情。”叶振川说。

“我们很早就决定继续留在村里工作。”叶振林说,在他们心中,与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工作带来的满满成就感,让驻村的时光变得格外珍贵。他们决心带着村民继续奔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责任编辑:窦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