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光点

夜经济“长安策”:谁在激活凌晨两点的城市?
发布于:2025-07-03 09:22   来源:陕西网   作者:李一然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千年前的诗句,在西安正演绎出全新的城市叙事。

这座以“十三朝古都”闻名于世的西北重镇,如今以“24小时不打烊”的姿态重塑城市基因,它们不仅是商业的新阵地,更是城市温情脉脉的“守夜人”与活力奔涌的“毛细血管”,不断将商脉、文脉、人脉编织成一幅生生不息的夜间经济图景。

“不夜天”:舌尖上的深夜江湖

凌晨两点的东关南街,霓虹灯牌在夜色中闪烁,邢老三肉丸胡辣汤店内蒸汽氤氲。

出租车司机老陈是这里的常客,“每次跑夜班,没地方吃饭就来这儿,一碗胡辣汤下肚,全身舒坦。”掰开的馍浸入飘着红油辣子的浓汤,老陈一口气喝完,抹抹嘴感叹:“跑夜班十几年,这口热汤就是我的‘充电站’。”

门店负责人张世青介绍,旗下24小时营业的门店,主要分布在居民区、高校、旅游区以及夜市带等高需求、高流动、高活力的区域,目前共有7家。这些门店在人员配备上比普通门店多2-3人,只为满足旺盛的“夜经济”需求,在更多时间和场景下为消费者送上美食。

邢老三肉丸胡辣汤东关南街分店

邢老三肉丸胡辣汤东关南街分店

同一时间,在龙首原地铁站外,袁记云饺店内灯火通明,如同为深夜觅食者竖起的灯塔。

作为闹市区的“深夜食堂”,这家24小时营业门店夜间销售可稳定在120单左右,其中包括近半的外卖单。通过对全国近百家门店推行24小时营业模式,袁记云饺整体营业额提升显著。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屈晓东指出,餐饮类夜经济业态正加速与其他领域“破圈融合”,产生“乘数级效应”,诠释着城市烟火气,是夜经济活力的“生动切片”。

小红书平台“深夜食堂”话题15.6亿浏览量和545万讨论量,正是无数温暖邂逅的线上映射。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24小时营业是消费品牌“服务升维”的关键体现,也是增强用户黏性的利器。其核心价值在于“深度链接用户心智”,提升品牌认知,利润反而是“次生考量”。

“不肯息”:身和心,总有一个在路上

午夜的归来书店静谧明亮,仍有近10位顾客,或学习,或休息。工作人员三班倒无缝衔接,提供不间断的服务。

备考公考的林悦在角落里埋头苦学,习题集上满是荧光笔的标注。“在家里太放松,学不进去,这里有翻书声和茶香,让我安心。”

像林悦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书店的插座、免费Wi-Fi和舒适环境,成为他们备战考试的“秘密基地”。

另一边,退休的陈墨经常来书店创作,他说:“看着年轻人努力,我也觉得充满活力。”

主理人闵楠表示,自2016年起,归来书店坚持提供柠檬水和阅读空间,希望成为城市的温暖一角,让更多喜欢阅读的人有自在的去处。

归来书店

归来书店

24小时营业书店在增加营业时间的同时,通过有效控制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

十几公里外的未央区,刚下夜班的小张扫码进入了乐刻健身房,开启“深夜减脂时刻”。“打工人就想要这种随时能锻炼的自由。”他一边擦拭器械上的汗水,一边说道。

这类新型夜间业态折射出城市消费的深层变革。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政策催化下,24小时健身房在西安“破土而出”。

它们以“轻量化消费”颠覆传统:单次体验低至9.9元,月卡百元左右。乐刻运动创始人韩伟表示,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健康体魄的权利。

乐刻凤城二路店负责人称,非传统时段客流占比达30%,“碎片化健身”正重构都市人的生活方式。

乐刻健身房

深夜的乐刻健身房

“欢迎光临!”——距离健身房不远处,“每一天”便利店店员深夜热情依旧。这个西北地区领先的连锁品牌以近2000家门店织网式覆盖社区、学校与办公楼。“便利店核心是近场灵活,辐射半径小于500米。”创始人张培彦道破关键。

凌晨两点,便利店冲进来一位外卖骑手,这次他给自己买了一份便当。“跑一晚上,就盼着来这儿补充能量休息休息,有时候还能和其他骑手唠唠嗑。”

而“唐”便利店则提供另一种选择:无人自助模式让深夜出没的“i人”自在停留。只有纯粹的消费,而不需要过多的交流,简单的休息,片刻的放松,也未尝不是忙碌生活里的一种享受。

数据显示,西安目前24小时无人自助店的社区覆盖率已达32.8%,为市民生活提供了较大便利。

“唐”24小时便利店

“唐”24小时便利店

屈晓东认为,从城市维度而言,这些24小时营业的书店、健身房、便利店等,满足了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段的不同需求,是城市包容与活力的生动注脚。

“夜未眠”:重构夜间生活图景

作为西安人心中承载了66年记忆的老牌商场,民生百货解放路店自1959年开业起便书写着城市商业传奇——曾跻身全国十大百货商店之列的它,如今正顺应新市场需求开启转型之路。

这座见证了西安商业变迁的地标建筑,即将完成华丽蜕变:升级为“民生・JF103”后,将以市内首家24小时“双首层街区MALL”的创新模式亮相,目前项目已进入开业倒计时,预计本月(2025年7月)正式与市民见面。

此次升级不仅调整业态布局,引入更多潮流品牌,还将通过24小时营业街区,打造西安主城区潮流新地标,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多元的购物、娱乐体验。

民生百货解放路店图源:小红书

民生百货解放路店正在装修中 图源:小红书

相关部门也积极助推此类商业创新,出台各项利好政策,允许具备条件的商业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在夜间规定时间段外摆经营,适当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助力夜间经济繁荣。

政务服务也在突破时间桎梏。新城区西一路街道的AI政务助手,全天24小时在线,覆盖医保、社保等60余项业务。“下班后也能办业务,幸福感飙升!”上班族小王点赞道。

在政策的持续赋能下,西安24小时营业场所正从零散业态向系统化城市功能转变,医保定点药店24小时售药、夜间经济聚集区的亮化与智慧管理等举措,让市民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夜生活。

然而,城市的“时间拼图”也在被多元需求拉扯。

屈晓东团队在调研时发现,西安夜经济尽管火热,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钟楼地铁站夜间客流超设计容量3倍,热门景区如厕排队超15分钟;回民街商户品类重复率达68%,“餐饮+灯光”模式占比超80%;23:00后公共交通运力下降43%,夜间消费投诉中32%涉及服务缺失;75%游客仅停留拍照打卡,文化体验项目不足,文博场馆夜间开放率不足15%......

“夜经济是城市软实力的金名片,”屈晓东强调,“推动业态深潜与体验升维,是从‘亮起来’迈向‘活得好’的关键一跃。”当古都的时钟走过零点,属于西安的24小时故事,仍在书写新章。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姓名为化名)

责任编辑:窦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