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一位“重量级”的嘉宾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精彩“开讲”,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飞行器设计专家唐长红。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运-20于2016年7月6日正式在空军航空兵部队列装。中国凭借首架完全自主研发的重型运输机运-20,进入了“全球大飞机俱乐部”。
“铁电”这一学科领域,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既冷门又陌生,但殊不知如今中国却是全球铁电研究最为活跃、科研成果频出的国家之一。多年前,当姚熹代表中国参加IMF(国际铁电会议)时,在场的外国委员向他问道“亚洲在铁电方面的研究力量众多,为什么亚洲不能自己办一个?”。于是,由中国主导、西安诞生的亚洲铁电学会议(AMF-1)在姚熹院士及一众科研人员的推动下,于1995年正式召开第一届,开启了中国人主导的国际铁电学术活动。
7月26日,陕西省科技大会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会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徐德民获2023年度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60载为国铸剑,60载为国育才。徐德民长期致力于兵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我国海军装备建设和海洋安全做出了贡献。
7月26日下午,全省科技大会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会召开,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国强荣获陕西省创新驱动秦创原杰出贡献奖。作为科教大省,我省有很多隐藏在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亟待转化,如何让这些科学成果突破体制机制的层层障碍,从“书”架走到“货”架,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创新驱动秦创原贡献奖得来并非易事,在钻研的过程中,高月静及其团队所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新材料的研究上,很多材料都自带“研究门槛”,瓶颈始终存在,此外还有科研成果转化市场贡献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问题,新技术效益低对创新动力和成员积极性的抑制问题,以及新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阻碍等种种问题,无不考验着他们的前进耐心。
2015年以前,金刚线切割硅片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国内金刚线相关生产技术处于空白状态,技术的不足致使进口金刚线价格高昂,“一线难求”。为了打破日本企业在技术上的垄断,促进金刚线在国内的规模化应用,美畅股份董事长吴英坚持自主创新,经过研发团队持续攻关,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实现了对进口金刚线的替代,促进了我国金刚线产业链技术升级及光伏、磁性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2018年,陕西西安,巍峨秦岭环抱之下的关中周至,正值万物润生的好时节,仿佛一切即将破蛹而出,在不远处南山的映衬下,多年以后,一项“幸福工程”在这里正式诞生。这里是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高新生产基地,也是2022—2023年度全国唯一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制造工厂,其背后的缔造者,陕西省人大代表、幸福制药党委书记、董事长杜成强,更是带领幸福制药披荆斩棘,凭借着自身在药物领域的创新研发实力,荣获了2023年度陕西省创新驱动秦创原贡献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公示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联系电话:029-89321983 新闻热线:029-88815120 邮箱:news@ishaanxi.com
陕西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3 陕ICP备05003022号-2 版权所有:Copyright © ishaan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