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献瑞迎春来
发布于:2024-02-27 15:42   来源:安康日报   作者:通讯员 党发金 赵培培 崔一帆

小孩体验汉调二黄道具

汉调二黄表演

“好!唱得真好,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戏了……”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汉滨区金州广场“汉滨区第二十六届春节优秀民间艺术节暨第十六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节”活动现场人山人海,一出经典汉调二黄大戏《龙凤呈祥》正在上演,戏迷邓先生看得入迷,看到精彩处,忍不住喊出声来。

带着马扎,听戏喝茶,是刻在安康人骨子里的过年传统,为了让广大戏迷在家门口就能看大戏,腊月二十六至正月十五,安康中心城区为广大市民献上29场文艺演出,其中,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汉调二黄更是万众期待的传统大戏,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看汉调二黄是我们老一辈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从小听到老,小时候看演出的机会少,大家都去看个稀奇,现在老了倒是品出味儿来了。”观众刘老爷子笑呵呵地说。

台下观众看得入神,台上演员演的精彩,一颦一笑皆是韵味,一招一式尽显风采。

“春节前后是演出的高峰期,这时候场次多、观众也多,是让更多人了解咱们汉调二黄文化、感受汉调二黄魅力的好时机,我们最近都在加班加点抓紧排练,力求每一处细节精益求精,每一个节目完美呈现。”汉调二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汉滨区汉调二黄群艺剧社社长高锦萍说。

高锦萍从父亲杨家才手中接过汉滨区群艺剧社已经有36个年头了,这是安康第一个汉调二黄业余社团,社团汇聚了万千安康人对于汉调二黄的热爱。发展至今,社团内已经拥有一位汉调二黄国家级传承人和三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一年难得热闹这么几天,有这么多的演出机会,可不敢让我给错过咯!”身体抱恙本应在住院的社员郑清贵一边换下行头一边和旁边的搭档闲聊,“我刚刚京二胡拉得还可以吧,感觉精神比身体健康的时候更好了,要我说观众和舞台才是最好的良药……”

“这个是什么呀?二胡吗?”

演出结束正在后台收拾设备的王新平闻声抬头,一个手拿糖葫芦、头戴醒狮帽的小男孩正指着旁边的京胡问,这一问可就问到了自己的专业上:“这个叫京胡,刚刚你在舞台上有没有看到唱戏的时候,旁边就是京胡和三弦伴奏的。”

“是不是这样?”小男孩略带笨拙地摆起了动作,嘴里咿呀咿呀地唱了起来。

“老杨,快把你的三弦取出来来一段!”虽然小男孩的唱腔与动作都与真正的汉调二黄表演相去甚远,但王新平还是很高兴地叫来了搭档一起为他伴奏……

“虽然是个小娃娃还不懂事,但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好苗子嘛,万一这个小娃娃是真的喜欢咱们汉调二黄呢?谁还不是从一开始的好奇和喜欢开始的。”王新平笑得合不拢嘴,他把帽子往头上一戴,转身赶往排练室的方向,为下一场演出做好准备。

汉调二黄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古老剧种,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块“活化石”,是安康地域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安康人民情感表达的重要承载。安康的春节永远都少不了汉调二黄的身影,在这片土地上,汉调二黄与市民群众的故事还在持续上演……

(图片由汉滨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马媛